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架构乃应用之基石
央行数字货币框架设计原则部分提到
一、是安全稳定,要求商业市场分析,科技保障安全以及反馈措施;
二、是便捷效率,包括程序优化和多种支持方案;
三、是专利可控,在这一部分谈到了专利的设计发展与整合;
四、是多层设计,识别所有的收益,弱关联的层设计,定义互动标准使连接受约束,中央化控制与分布式建设;
五、是中立性与收益性,包括科技上的中立与竞争择优机制;
六、是大众发展,法定数字货币。
什么是法定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也称央行数字货币,是指中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本质上与现金相同,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或固定的比值)。
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为一种币、两个库、三个中心。
什么是一币,两库,三中心?
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用于支撑央行数字货币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
数字货币: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
数字货币发行库:人民银行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
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
数字货币数字钱包:指在流通市场上个人或单位用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客户端,此钱包可以基于硬件也可以基于软件。
认证中心: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它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组件,也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
登记中心:记录央行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记录流水,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
大数据分析中心: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
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2019”上发表演讲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
快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渗透,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金融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只有做好数据治理,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据HK《南华早报》网站12月2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希望中国在该领域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称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发展“数字货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的“数字货币”,有望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突破“金融围堵”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一国央行发行和维护的主权“数字货币”,是基于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与纸币有同等价值和使用效力。这与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有本质区别。
在“数字货币”领域,中国走在全球科技金融的前沿。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可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
应当看到,DCEP的国际化是国内货币制度向国外的延伸,国内货币制度的完善是人民币和DCEP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
要继续推进国内金融改革,加快利率、汇率改革,完善基于市场的利率浮动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探索放开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不断提升中国法定货币的国际投资交易职能。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大调整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使得整个国际金融系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然而,如此多的变数和国际化金融风暴的空袭,数字货币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
同时,以数字货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变局,此时在这个时代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