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讯

怎样编教材?古人有办法

yager 2022年06月07日 592 0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有朋友给我发来祝我节日快乐的短信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虽然是一个很老套的祝贺语,但我看后仍然哑然失笑。是啊,出走半生却始终保持一颗少年的赤子之心,应该是人生的追求,也是有可能达到的,所以应该追求,值得追求。

然而中年就是中年,老年就是老年,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少年。而且中年有中年的责任,老年有老年的责任,跟少年终究是不同的。

在六一儿童节这样特殊的日子,中年人、老年人也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少年之心,也可以陪着少年儿童一起快乐一下。但我们更多地也需要思考一下,中年和老年人的责任之一,是为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比如,当下的毒教材事件应该如何解决?这是中年和老年人、还有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这两天就这个事情想了很多,一直捋不出一个头绪,所以一直没做节目。

其中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一个问题是,这次毒教材事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都非常直观而简单,普通人、正常人一眼都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

比如,两只眼睛之间的间距特别宽的那种人物形象,怎么看都丑得要命。

比如,儿童教材里面若隐若现地展示男孩的性器官,还刻意让女生的目光投向这里,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再比如,在儿童嬉戏打闹的场景中,有男生对女生袭胸、撩女生裙子,这样的低级下流的图画是在教育孩子吗?

还有什么兔女郎的形象,纹身的形象……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那么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怎么也会画错呢?周围的4个小五角星怎么跑到那个大五角星的下方了呢?国旗也是可以随便乱画的吗?难道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将来不认识正确的国旗吗?

总之,在我这样的人看来,这次毒教材事件当中的错误,是极其低端的错误。发现这个错误,不需要专家,更不需要什么艺术家,只需要一个正常人就可以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诡异的,最诡异的是,当舆论指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人还要蹦出来辩解,有的还气势汹汹,有的还能不紧不慢讲出一大堆大道理。

比如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那个吴勇设计工作室,就在网上怒怼网友,说他那些不堪入目的图画是“专门为您家孩子设计的优质作品”。这话的气势,一点都不像一个做错事的人。

还有的人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文章,娓娓讲道理,装模作样地说:“我不会说那些插图画的没问题,但凭我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也绝不可能去相信这是什么画家夹带私货,境外势力渗透人教社,简直口不择言,荒谬至极。”

在去年年底发生的眯眯眼事件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明明是丑陋无比,不堪入目,却还有人振振有词地分析是多么美。更有人连歪理邪说都没功夫说了,直接气势汹汹,不依不饶。

这不禁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把这些有毒的元素加进孩子教材当中的行为,到底是某些人明知有毒而故意投毒,还是这些人真心认为这些元素无毒,从而在无心传毒。

至少从直观上来讲,从他们面对批评的时候的气势汹汹或者从容不迫来说,我怀疑他们真心认为那些元素无毒,甚至他们认为那些东西还很有思想上的营养,那些人是把那些有毒元素作为好东西而刻意传给孩子们的。

再往深处想,这一次的毒教材事件已经不仅仅限于教材领域,还蔓延到辅导资料、课外读物,乃至于儿童服装领域,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在每一个领域应该都牵扯到很多人。

可以说,一本毒教材的问世,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搞定的。

同样,一本有毒的辅导资料的问世,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搞定的。

同样,一本有毒的课外读物的问世,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搞定的。

而我们这一次发现了那么多教材,那么多辅导资料,那么多课外读物,还有儿童服装都有问题,这样算账下来,涉及到多少人啊?无法统计,但数字肯定不低。

如果这些人都是明知有毒而故意投毒,那么他们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很强的组织在协调,因为这么多人故意做一件他们认为不好的事情,是必须要有人组织和指挥的。我的意思是说,一大群人别有用心地做一件事,要有组织和指挥。

可是这么大规模的事情,多少年持续下来,我们没有在组织指挥上发现任何具体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件事情的背后,是一群人自然而然、不约而同的自发行为。因为只有自发行为,才会在没有组织指挥的情况下,能够让一大群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这些人是在无形当中志同而道合了。

所以,我更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不是某些人明知有毒而故意投毒,而是某些人真心认为这些东西无毒而传毒,从而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们的教材搞成这个样子。

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正如今天节目开头所说,这些有毒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有毒,怎么这帮专家、学者就不觉得他们有毒呢?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这帮人已经被集体洗脑了,他们已经分辨不出美丑,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常识。

正如一个非常难闻的气味,一个正常人闻了之后会觉得很难受。可是有那么一帮人,他们的嗅觉经过了特殊的熏陶之后,反而能够适应这种难闻的气味,甚至好上这一口,从而打心眼地爱上这一口。

那么,谁对这帮人进行了这样的熏陶呢?

我们看看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中的那句话就明白了。这个戒令“尤其强调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集中在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上。”

这几条,刚好和这一次毒教材事件当中暴露的问题,能够对上号。

而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相背离。那么好了,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提出的《战后国际关系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他说:

美国......应让他们的文学、戏剧和电影都来表扬和颂扬人的最鄙劣的情感,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支持和鼓励那些往人的意识里灌输崇拜暴力、色情和贩卖行为的思想,简言之,灌输崇拜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思想的所谓艺术家。

这段话有点长,我们挑重点说,这段话的最后落脚点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要千方百计地支持那些灌输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思想的那些所谓艺术家。

再简单一点说,谁灌输不道德行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支持谁。

根子,终于找到了。

有人可能会问我,你这样说有证据吗?那我老实坦白,还真没有证据,中央情报局干活会留给我这样一个中国普通网民证据吗?我只能说中央情报局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的,结果他们计划中的结果真的在中国出现了。

目前在中国毒教材问题上出现的种种怪象,恰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计划中所列明的事项,那么我认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干了这事儿,这逻辑上还说不通吗?

事实上,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全世界各地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亲自做,他通常要支持各种所谓的非政府组织来做这件事。

稍微归纳一下我对这件事情的判断:

那帮把有毒元素植入到孩子们的教材当中的人,未必是真心觉得有毒而故意投毒,他们事实上已经被洗脑而变成一个不正常的人,从而把丑的东西真心当成美的东西了。他们自己先被别人投毒并染毒,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又在给我们的孩子们传毒。

只有这个判断才能够解释,事件发生之后,他们还能理直气壮气势汹汹,还能娓娓道来讲述自己的歪理邪说。

这是西方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成功培养了一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正常的美丑判别能力的人之后,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件事,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希望朋友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帮人是得了多少好处才去做这件事。我愿意相信他们没得好处,因为我认为他们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也愿意去做这件坏事,因为他们已经真心认为那些很丑的东西很美。

正所谓“我之砒霜,汝之蜜糖”,在我们这些正常人看来像砒霜一样有毒的东西,在那些已经不正常的人的眼中却成了蜜糖,他们认为那是蜜糖,所以他们愿意把那些东西再传给孩子们。

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因为你找不到真正背后的黑手。背后的黑手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接下来他不管不顾,就能让他们培养出来的跟随者,祸害中国,祸害中国的下一代。

所以,我们说这是西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不是指西方势力具体组织和指挥了这件事,因为事儿太大,牵扯到人太多,他们根本组织不过来。但这事儿确实是西方势力渗透的结果,因为根子在于西方势力长期对中国进行洗脑宣传,最终有些人信了,服了,彻底失去了基本的辨别美丑的能力,以丑为美,然后把丑的、有毒的东西再传给孩子们。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基本的美丑被颠倒。

所以,接下来解决当下的毒教材问题,首要的一条是要由具备基本美丑观念的人来操作。

那么,什么是基本的美丑观念呢?

我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下中国古人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教育最推崇“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其中《大学》这本书,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被称为“三纲八目”。

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光明的那些德行展示出来。类似佛教讲的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所谓修行就是让这个自己本来就有的佛性展示出来,并不是去刻意追求一个自己本来没有的东西,让它像神功附体一样添加到自己身上。

所谓亲民,就是让老百姓不断地更新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这里的“亲”,用的汉字是亲近的亲,念“新”。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念亲,做“亲近”的意思理解。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在最完美的地方停止,意思就是目标在于追求最完美。

《大学》这部经典认为,要实现上面的这三个纲,需要八目。

所谓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目,每一目的内容都非常丰富,我今天专说排序第三的“诚意”这一目。

《大学》这部经典对其中的“诚意”是这样解释的:“所谓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就是说,当一个人诚心诚意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其实很简单,就好比是你闻到了特别难闻的气味的时候的那种反应,比如你会不由自主地远离它。就好比是你看到漂亮的颜色之后的那种反应,比如你会忍不住多看一眼。

这是什么反应呢?那是一种极其自然而然、而又相当正确的反应。

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美女或者帅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多看一眼,甚至扭过头去再看一眼。我们在多看这一眼、扭头再去看这一眼的时候,从来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比如他为什么漂亮,为什么帅,是因为个子高而显得帅,还是因为头发长而显得漂亮呢?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想也来不及去想。总之我们什么都没想,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对那个美女或者帅哥多看了一眼,甚至还回头去再看他一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诚意”。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闻到难闻的气味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掩住耳鼻,想离这个难闻的气味远一点,一丝一毫都不想停留。在我们逃离的过程中,我们也没去分析这个气味为什么这么难闻,比如我们不会去分析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又为什么会让人难受等等。总之我们不由自主地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离他远点。这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诚心诚意做事的基础,就是“诚意”。

在《大学》这部经典的论述里,认为人要想做成事,第一要格物,就是观察事物。格物的基础上致知,就是明白道理。在致知的基础上就要诚意,就要做刚才说的这件事,这件很简单的事。在这件事情的基础上,再去正心,就是端正态度。正心之后修身,就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意思。修身之后再齐家,就是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和睦而兴旺。齐家之后治国,就是治理国家的意思。治国之后就可以平天下。中国古人认为国家和天下是两个概念,用在现代社会可以这样理解,治国就是把中国搞好,平天下就是获得世界和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不扯远了,继续说“三纲八目”里面的第三目:诚意。

我认为,在接下来防止毒教材事件再次发生的一个关键就是,要选好“诚意”的人进行教材的编写、插图和审核。

而一个人是否诚意,考核起来也很简单,按照《大学》这部经典的论述,你给他一幅简单的图画,让他说美还是不美,如果他对正常美的东西觉得美,如古人所说“如好好色”,那么好了,“诚意”这一关就过了。

反过来,如果正常观念里不美的东西,他反而觉得美,正如古人所说“如恶恶臭”,好了,这一关就过不了。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说到底就是找正常的人来参与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核,不要找貌似一肚子墨水、实际上美丑不分、还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的人,来编写和审核教材。

如果有人觉得我把这事儿讲的还有点复杂,那么请允许我在今天节目的结尾打一个非常粗俗的比方。但我这个比方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大学里面关于诚意这个词的解释,具体是指“如恶恶臭”。

这个“如恶恶臭”四个字分别是:

第一个字,如,比如的如。

第二个字,恶,是个多音字,通常我们用作丑恶的恶,读音念恶。在用作讨厌这一层意思的时候念作“务”,在“如恶恶臭”这里就是讨厌的意思,念“务”。

第三个字,恶。这个字跟第二个字“恶”,是同一个字,只不过这里念“恶”(丑恶的恶),意思是“难闻”、“恶心”。

第四个字,臭。也是多音字,我们通常用作臭味的臭,也就是臭味的臭的意思,这个字在这里念“秀”,意思是“气味”。

所以,“如恶恶臭”的意思就是,好比讨厌非常恶心的气味。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有难闻气味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屎。

那么,我刚才关于挑选编写和审核教材的人员时的建议,就可以这样描述:

如果打算让哪个人去编写或者审核教材。那么,就拿一坨子屎让他闻,如果他还闻得出来臭味,那么这一关就算过了。如果某个人闻了这坨子屎之后,他觉得不臭,甚至觉得香,甚至嘴巴吧唧着还想去舔一口,甚至还能12345地分析这坨子屎为什么不臭反而香,那么,就不能让这人编写和审核教材。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很遗憾,今天的节目最后用了一个很粗俗的结尾,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了,请朋友们原谅。

猜你喜欢

15657032225 230096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