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讯

真正决定你一生的,不是情商和智商,而是……

zhcwjf 2022年04月11日 896 0

电影《教父》中这句话,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是啊,这世上本就鲜有天降好运,更多的是靠成长改变命运。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进阶最快的人,都在持续加固自己的底层“系统”。

没有实力就努力,这里有三种思维行之有效,能助你不断打破所处瓶颈,快速提升认知。

尽早“自我觉知”

人一生能到达的终极高度,是他的认知高度。

这也是大家不断升级、拓展认知的重要原因。

人人都能觉知,唯一不同在于:

有人很早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人一直误以为“自己都知道”。

就像经常读书的人,往往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但在读之前却难以觉察。

尽快觉知,读书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想到这样一群“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尽早觉知的强大力量。

他们就是北大的保安小哥。

从未被保安身份束缚,从未被当下认知局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求知,如“扫地僧”般存在,就连北大学子都说:

“我们学院楼下的保安小哥背的单词我都不会,我导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向保安同志学习,人家常常向老师们请教问题。”

对知识渴求的背后,是人生难得的清醒。

北大保安在工作之余学习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通过觉知,发现内在需求,对快速成长意义重大。

身处其中,难免一叶障目;旁观自我,才能尽收眼底。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能尽早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能力。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真正动力源。

培养“可迁移能力”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成长之路也并非坦途。

当变化来临,如何快速应对,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上限。

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所长。

能够把自己的优势,迁移到新领域,才能在“不可控”中,增加“可控”。

这让我想起,有着多重跨界身份的蔡澜先生。

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为人熟知,美食家、作家、电影人、主持人……

因为热爱美食,他不仅是大家心中的“食神”,写了40年左右的美食专栏,还参与了多档《风味人间》、《蔡澜叹名菜》等美食节目。

金庸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

“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仔细观察,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有,样样通,样样都能做得好。

其实,他们都是掌握了做事的底层逻辑, 并把这个逻辑迁移到各个领域。

正如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所说:

“我总是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只要掌握和不停地应用所有明显而且容易学习的原理,就能够精通许许多多的领域。”

积累能力,学会迁移,走上一条新路依然能“如鱼得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聪明人眼中,一个浪袭来,不是浪击船沉,而是浪来扬帆。

自我保全的同时,更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这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拥有“成长型思维”

当挑战来临时,面对突发状况:

有人抵触,视其为不可跨越的鸿沟;有人借力,当成是又一次改变的机会。

世界繁杂,生活起伏,要平稳穿越时间周期,靠的就是拥抱变化。

人的认知是动态的,打破固有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就会拥有了无限可能。

被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便是最有力的注解。

与大家以为的顺风顺水不同,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公司。

公司濒临破产,和他同期入职的员工纷纷离开,甚至还有人说:“在这里上班,连老婆都娶不上。”

稻盛和夫却留了下来,他看好公司,决心和它一起成长。

他没有一味的抱怨,而是全情投入,吃住都在实验室里。

努力没有白费,他研究出的新型制瓷材料,不仅让公司“起死回生”,也为自己之后创办京瓷,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复一日的磨砺,终会引发质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将成长融于生活,刻意练习,是自我增值的关键。

只有付出足够的汗水,勇于打破边界,才能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动态平衡,持续向上,突破瓶颈。

这是一个人终身成长的强力引擎。

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感慨: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正因如此,逃离平庸,快速提升认知,建立高效的底层认知,是人生中重要且紧急的事。

生活已然告诉我们,不确定性已为常态,那就让我们一起用终身成长来对抗吧。


猜你喜欢

15657032225 2300966114